第三百六十章 头顶悬剑的日子(1/ 2)
搬迁入岩廊道已经六天,这六天里,主要精力放在造橇上。除必要的修整外,对岩廊道也未大动干戈,就连开采硫磺,也是顺带行为。
大台地上的两座大凉棚,也被拆散后搬迁到岩廊道,在悬崖下重新搭建起来。
一百架新大泥橇主体已完工,甚至可以称得上完美,因为以现有技术条件,已无法做得更好。
大泥橇分橇架和橇舱两部分,两块橇板由两根整木制成,四个弓形橇板脚架,则由乌铁树枝干制成。
乌铁树枝干天然弯曲成弓形,并且承受力极强,是非常完美的脚架。先前开料之时,他们已考虑到这点,锯出来的每根枝干,都非常完整。
只是有个问题,乌铁树只有四个分叉,即是说六十棵乌铁树,只能分出两百四十根枝干。
缺口的一百六十根脚架,只能用乌铁树根来制造。树根比枝干更具韧性,但坚性却稍嫌不足,也即缺乏稳定性。
橇舱以铁竹为骨架,再以灌木枝条编织舱壁,局部使用少量粗藤。橇舱也分为三种款式,即敞开式、半闭式和密封式。
敞开式像大摇篮,半闭式像乌篷船,密封式则像个坦克舱。敞开式用于运送作战人员,半闭式用于居住和防御,密封式用于装载重要物资。
铸石大泥橇重造后,也改为密封舱,但在后端加一个小敞开舱。橇架完全重铸,材料是缴获的铸石大秤砣,也即贫铁矿石。
龙鳖艇也正改头换面,摇身一变为龙鳖橇。艇身下加了个大橇架,橇板和八个弓形脚架,全部由红铁木整木制成。
为了弯曲这八个弓形脚架,用文火将八根红铁圆木,烘烤了足足六日六夜,才能将它们掰弯成弓形。
接下来,还要用铁藤条扎牢两端,然后抬上岗顶拴到木桩上。任凭日晒雨淋,直到完全定形后,才能够安装。
同样地,一百个大橇架和一百个橇舱,也起码要日晒雨淋几天。基本定形后才能涂抹臭松脂,然后将橇舱内外蒙鱼皮。
在岩廊道的外大斜坡,也修筑了一个捕鱼平台,每晚涨潮之后,都会派数十人下去,用宽口大渔网捕鱼。
在这里的渔获量,无法与小海相比,但每晚万斤却不成问题。千余人平均下来,每人也可分到十斤海鲜,生活当然不成问题。
这六天大伙都过得很安稳,绝大部分人都很满意。海鲜任吃,又不再日晒雨淋,除了女人问题不可提,还有什么不满意的?
有的话,就是吃肉太多,大部分人肚子都受不了。这可不是个小问题,没办法的办法,就是动用最珍贵的储备粮。
要取得粮食,就必须南下或东进。这玛珥山确实无法久留,也难怪小黑猩猩要逃走,因为它们肚子实在受不了。
其实粮食问题还是其次,最迫切要解决的问题,却是必须尽快迁出岩廊道。
这六天别人过得轻松,林郎却是越来越焦虑,老是担忧山体坍塌。绝非杞人忧天,因为岩廊道的山体结构,可以说比红阳崖还差劲。
玛珥山虽是一个整体,却并非铁板一块,四面情况各不相同。岩廊道所在的西面山岗,一半是火山岩,一半却是沉积岩,被火山岩所覆盖。
提示: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,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!